虚拟币钱包怎么弄
重庆1月2日电重庆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1月2日决定,接受张国清辞去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职务的请求,任命唐良智为重庆市副市长、代市长。
兰州1月3日电(记者王博、张睿)自起,甘肃将建立以品德能力为导向的评价标准,落实职称评审以德为先的新要求,对师德、医德有问题的实行“零容忍”,对学术造假“一票否决”。记者从甘肃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推进会上了解到,此次改革将落实加强职称评审监管和诚信建设的新要求,建立倒查追责机制和职称评审公开制度、承诺制度,建立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档案和失信黑名单制度。构建政府监管、个人诚信、单位自律、社会监督的综合监管体系,确保职称评审公开透明,坚持重能力、重业绩的评价标准,让职称评价回归到人才评价的本质上来。甘肃省公务员局局长李杰表示,此次职称制度改革还将集中解决一批职称评审中困扰人才评价的老问题,其中包括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将不再做统一要求,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彻底解决职称评审中“唯外语、唯论文”的问题。甘肃省已经施行允许企业实行内部等级岗位政策,甘肃还将畅通各类人才职称绿色通道,不论体制内、体制外,职称申报评审将不受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限制,这些新政策将使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定上普遍受益。;

激发劳动者活力,帮扶困难群体就业创业 赶上好时候了1—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80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目标。就业稳中向好,得益于经济稳步增长的有力支撑,也是就业政策强力助推的结果。一年来,多项激发劳动者活力、帮扶困难群体的就业政策实施,点亮亿万人笑容。创业者劲头更足“我们赶上了创业的好时候。”天津科比环保有限公司董事长陶正勇说。他和朋友们新创办的环保设备企业,从登记注册、融资信贷到检测评估都格外顺利,正处产品投放期。陶正勇对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创业创新是就业之源。一年来,我国出台多项激发活力、鼓励创业的好政策,创业热潮喷薄而出。回应创业者新诉求,让政策更完善——《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优化创业环境、发展创业载体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试点推动老旧商业设施、仓储设施、闲置楼宇、过剩商业地产转为创业孵化基地;对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并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鼓励地方开展一次性创业补贴试点工作……政策更有针对性,支持力度更大。强化创业培训,让创业者能创业——用好“互联网+”,使创业培训可以更便捷地覆盖更多人。培训效果如何,师资队伍很重要。,全国共开展230多期创业培训师资班;专门组织东北地区等创业师资培训班,培育创业师资243名。优化服务,让创业之路更通畅——依托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国家不断完善创业服务功能,为劳动者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创业服务。敢闯敢试,百姓创业的劲头更足。前三季度,全国新登记企业同比增长12.5%,日均新创设企业达1.65万户,在活跃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就业的贡献也不断提升。农民工返乡创业热起来为农村劳动者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创造空间、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大对贫困人口特别是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转移就业的支持力度……《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各项针对农村人口的就业举措。一年来,农村转移劳动力数量稳步增长,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截至三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月均收入3459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农民工就业总体稳定。贵州正安农民工郑传玖在广州打工后返乡,兴办乐器制造企业,吸纳了当地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使创业者本人走上致富路,也实现了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发展,使农村获得了较快发展的外源力量。据估算,目前有点技能、有点资金、有点营销意识、有点办厂能力和对农村有感情的返乡创业“五有”农民工已达数百万人,成为返乡创业的主体。有关部门大力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以提升农民工等人员创业能力为目标,以开展符合不同群体实际需求的创业培训为主要抓手,助力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工当上“小老板”。“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就业扶贫全面推进创设一批扶贫车间、就业驿站等就业创业新载体,开发一批就业扶贫专岗、公益性岗位等托底帮扶新手段,好政策把温暖和希望送到贫困家庭。截至10月底,553万农村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首位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毕业生个人价值实现和千万家庭福祉。,是高校毕业生人数再攀新高、就业压力加大的一年,也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多项政策共同发力的一年。加大政策扶持和服务保障,千方百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最终保持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一年来,各地落实完善学费补偿、高定工资、税收优惠、社保和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促进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微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找到了合适的岗位。针对毕业生不同阶段求职需求,各地相继组织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服务月、大中城市联合招聘等专项服务活动,开展专业化、小型化、行业化、网络化招聘活动,推进线上线下联动服务,提高人岗匹配效率。国家同时明确,对离校后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要进行重点帮扶。特别是对于那些贫困家庭、身有残疾等困难高校毕业生,全国普遍建立台账,提供专门指导,优先推荐岗位信息,优先参加培训见习,优先提供创业扶持,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人社部就业司有关负责同志表示,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促进毕业生就业任务更为繁重。“我们将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拓展就业渠道,完善精准服务,努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记者 白天亮)
记者从银监会获悉:12月8日和12月22日,银监会分别依法公开了广发银行惠州分行违规担保案件中的案发机构和通道机构的查处情况,近日又依法对涉及该案的13家出资机构作出了行政处罚,罚没金额合计13.41亿元。同时,对这些出资机构的45名责任人作出行政处罚。至此,广发银行违规担保案件监管立案调查和行政处罚工作已基本结束。这些机构包括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恒丰银行、兴业银行郑州分行、兴业银行青岛分行等。对这些机构没收违法所得6.61亿元,并处1倍罚款6.61亿元,其他违规罚款1930万元,罚没金额合计13.41亿元。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出资机构业务开展不审慎,合规意识淡漠,以通道作为隐匿风险和规避监管的手段,用同业保函等协议为风险兜底,严重违反监管的禁止性规定,个别机构甚至屡查屡犯。机构对项目尽职调查不到位,投后管理缺失,借创新之名拉长融资链条,推高金融杠杆,助推乱象,扰乱市场秩序,同时过度追求业务发展规模和速度,资金损失数额巨大。银监会将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活动,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记者 欧阳洁)区块链是什么行业
北京1月3日电(记者 罗争光)我国已实现乡镇网络报灾全覆盖,73.4万名灾害信息员的信息录入数据库并实现统一管理。这是记者3日从正在召开的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获悉的。根据《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十三五”时期我国要加强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与风险防范能力建设,开展以县为单位的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全国每个城乡社区确保有1名灾害信息员。据悉,近年来,民政部救灾司和国家减灾中心每年专门举办培训班对全国数百名灾害信息员骨干师资人员进行培训,以此辐射带动各地基层灾害信息员的培训能力和质量。培训省级、地市级和多灾易灾县级灾情管理业务骨干438人,支持10余个省份联合培训灾害信息员2000余名。目前,全国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实现乡镇网络报灾全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手机报灾APP在各地逐步推广使用。同时,全国已建成救灾物资省级储备库和省级分库60个、市级库240个、县级库2006个,中央、省、市、县四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基本建立。另据介绍,,为应对地震、山体滑坡、暴雨洪涝灾害等一系列重特大自然灾害,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共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17次、救灾预警响应3次,协调派出17个救灾应急工作组赴灾区指导协助开展救灾工作,累计下拨80.66亿元中央财政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并调拨大批中央救灾物资帮助地方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因洪涝灾害倒损民房恢复重建任务,目前已全部完成,受灾群众已入住新居。
北京1月3日电(记者 施雨岑)为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能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教育部日前出台《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以培训目标、能力诊断、课程内容、实施要求等四个主要模块,帮助教师确定当前工作能力实际状态,解决实际问题,为他们提升能力素质“照镜子”“开方子”。指导标准涵盖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师德修养、班级管理、学习与发展、学科教学等15个学科领域18项标准,以及学前教育阶段教师的幼儿研究与支持、幼儿保育与教育等4个学科领域4项标准,共计22项标准。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指导标准分为培训目标、能力诊断、课程内容、实施要求等四个主要模块。其中,培训目标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要求,是对教师工作能力的理想状态,给教师发展“建模子”;能力诊断用于确定当前教师工作能力的实际状态,通过能力表现级差表,判断实际状态与理想状态的差距,科学诊断教师培训需求,带教师个体“照镜子”;课程内容着眼于缩短实际状态与理想状态的差距,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能力素质,给教师提升“开方子”;实施要求重在为缩短差距提供有效的方式方法,推动各地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实效性,为教师培训“找路子”。这位负责人表示,此次印发实施的指导标准,只涵盖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数学、化学学科教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其他领域标准将陆续研制出台。
南宁1月3日电题:“生态经”如何念出产业新气象——广西农业大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观察记者 刘伟、徐海涛、曹祎铭传统种植模式效益低,特色种养投入大,单一产业难以抵御市场风险……面对农业转型的几大难题,地处广西东部的农业大县平南县瞄准“生态路”,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做好田间地头“加减法”,让产业链建在循环经济和“互联网+”上,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种植结构调整,调出万元增收成片的果林沿着公路两旁铺开,一个个经过套袋处理的青枣挂满枝头……仲冬时节,走进广西平南县丹竹镇梅令村,村民们介绍,当地大青枣1月份开始集中上市,一直持续到3月份。“由于品质较好,近几年村里大青枣十分畅销,种植面积已有2000多亩,基本覆盖每家每户,村里还专门成立了合作社,发展基地种植。”在村头果园里,合作社理事会成员冯杰给记者算了收入账:每亩产枣6000多斤,按照4元一斤的市场价,一亩产值就有2万多元。在梅令村,种枣让农户们有了转型体验。“真没想到,传统农闲现在成了最忙的时间段。”农妇梁清和田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在她的印象里,过去入冬后基本就等着开春种水稻、花生,一亩地收入还不到1000元,而靠着家里两亩水果就增收了1万多元。忙碌之余,梁清还和村民一起到合作社帮工,拿到一份务工收入。和梁清一样,种植结构的调整让不少平南农民鼓了腰包。在上渡镇大乙岭,村民姚贤德指着眼前一片百香果很是感慨,3月份开始种植的百香果短短几个月便发展到500多亩,100多名农户参与种植生产,“40天就可以收一批,亩产值高达15000多元”。“通过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和农业质效得到了提升。”平南县农业局副局长粟发交说。近年来当地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调整出一部分旱坡地、水尾田发展特色果类,不仅粮食产量不减,还变贫地为宝地,带动了种植业换挡发展。规划指导,打响地方绿色品牌种植结构做“加减法”,管理方面也有“加减法”。在占地上千亩的平南县“活力龚州”现代农业示范区,田头路面难见垃圾踪影。示范区负责人说:“我们主打生态循环农业,用工及化肥、农药投入少了,产量品质却上去了。”行走在园区内,记者对示范区的管理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按照不同种养种类,示范区被分成多个功能区,猪、牛等养殖所产生的粪便等废弃物,经微生物技术处理、沼气池发酵后,形成沼气和有机肥供园区使用,而生态种植带来的草类、秸秆等又为养殖提供了饲料。在平南走访,绿色生态是许多种养户挂在嘴边的热词。“石硖龙眼是本地特产,过去追求产量,现在更多考虑如何提升品质,打造绿色食品。”在平南县安怀镇种植龙眼多年的骆小敏介绍,在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引进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技术后,当地龙眼不仅销售更旺,还成功打响地方品牌,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农民搞安全、优质、高效种养,最缺的就是资金和技术。”平南县农业部门有关负责人说,县里为此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聘请专家编制规划,打造各级示范区30多个。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当地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吃上“生态饭”。产业融合,激发县域经济活力瞄准“生态路”,种植业总面积150多万亩、农业总产值超过98亿元的平南县,在产业发展方面有了更多底气和想法。最近,县里与两家北京企业成功签署了生鲜果品、冷链仓储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总投资达10亿元。“要提高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离不开规模经营。”粟发交介绍,着眼于做强做大农业产业,当地不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仅,当地就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1家、家庭农场39家。随着新型经营主体多点开花,平南县的农产品供应与加工业也不断升级,产业链条越拉越长。在平南余甘果生态园,昔日无人问津的余甘果成了抢手货。“经过多年研发,企业成功培育出优良品种‘大玉余甘’,深加工的果醋、果脯乃至面膜等产品深受市场好评。”广西大玉余甘果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关英华说。望着果园里郁郁葱葱的龙眼树,骆小敏心里有了新打算。如今,种植园内的交通、绿化等设施日趋完善,县里还有优惠政策支持发展高效农业。瞄准机遇,骆小敏和村民们一起办起了合作社,以石硖龙眼为核心,探索林下种养、观光休闲等辅助产业。在延伸产业链的同时,一些种植户和合作社还积极“触网”,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发展电商销售。记者在平南走访看到,一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装备上了智能化管理系统,手机一点便可灌溉施肥,病害预警、生产监控等在信息平台上也能完成。“‘互联网+’给农业注入新动力,带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县域经济发展。”平南县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推广“互联网+农业”模式,当地搭建了“广西农业云”信息化系统,全县农产品通过电商销售总额预计突破1亿元。

贵阳1月2日电(记者 李平、刘智强)兰海高速贵遵复线扩容工程乌江大桥(楠木渡乌江特大桥)2日正式通车运营,这也标志着兰海高速贵遵复线扩容工程正式启用。中交二航局乌江大桥项目部经理吴明威表示,乌江大桥的建成通车运营将大大缓解西南主动脉兰海高速公路原贵遵线的交通压力,将促进贵阳与遵义两大城市的同城化发展。9月30日成功合龙的乌江大桥,是兰海高速贵州境内遵义至贵阳段扩容工程的关键性工程,大桥主桥长620米,为双塔双索面预应力砼斜拉桥,两主塔高分别为143.1米和197.1米,主梁宽达37.6米,是乌江上迄今为止最宽的大桥。总投资约223.5亿元的兰海高速贵遵复线扩容工程,主线全长约154公里,工程按照双向6车道、时速100公里标准建设,2日的通车运营将为贵阳至遵义的往返车辆节省45分钟左右运行时间。
北京1月3日电(记者 罗争光)我国已实现乡镇网络报灾全覆盖,73.4万名灾害信息员的信息录入数据库并实现统一管理。这是记者3日从正在召开的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获悉的。根据《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十三五”时期我国要加强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与风险防范能力建设,开展以县为单位的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全国每个城乡社区确保有1名灾害信息员。据悉,近年来,民政部救灾司和国家减灾中心每年专门举办培训班对全国数百名灾害信息员骨干师资人员进行培训,以此辐射带动各地基层灾害信息员的培训能力和质量。培训省级、地市级和多灾易灾县级灾情管理业务骨干438人,支持10余个省份联合培训灾害信息员2000余名。目前,全国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实现乡镇网络报灾全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手机报灾APP在各地逐步推广使用。同时,全国已建成救灾物资省级储备库和省级分库60个、市级库240个、县级库2006个,中央、省、市、县四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基本建立。另据介绍,,为应对地震、山体滑坡、暴雨洪涝灾害等一系列重特大自然灾害,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共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17次、救灾预警响应3次,协调派出17个救灾应急工作组赴灾区指导协助开展救灾工作,累计下拨80.66亿元中央财政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并调拨大批中央救灾物资帮助地方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因洪涝灾害倒损民房恢复重建任务,目前已全部完成,受灾群众已入住新居。
南宁1月3日电题:“生态经”如何念出产业新气象——广西农业大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观察记者 刘伟、徐海涛、曹祎铭传统种植模式效益低,特色种养投入大,单一产业难以抵御市场风险……面对农业转型的几大难题,地处广西东部的农业大县平南县瞄准“生态路”,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做好田间地头“加减法”,让产业链建在循环经济和“互联网+”上,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种植结构调整,调出万元增收成片的果林沿着公路两旁铺开,一个个经过套袋处理的青枣挂满枝头……仲冬时节,走进广西平南县丹竹镇梅令村,村民们介绍,当地大青枣1月份开始集中上市,一直持续到3月份。“由于品质较好,近几年村里大青枣十分畅销,种植面积已有2000多亩,基本覆盖每家每户,村里还专门成立了合作社,发展基地种植。”在村头果园里,合作社理事会成员冯杰给记者算了收入账:每亩产枣6000多斤,按照4元一斤的市场价,一亩产值就有2万多元。在梅令村,种枣让农户们有了转型体验。“真没想到,传统农闲现在成了最忙的时间段。”农妇梁清和田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在她的印象里,过去入冬后基本就等着开春种水稻、花生,一亩地收入还不到1000元,而靠着家里两亩水果就增收了1万多元。忙碌之余,梁清还和村民一起到合作社帮工,拿到一份务工收入。和梁清一样,种植结构的调整让不少平南农民鼓了腰包。在上渡镇大乙岭,村民姚贤德指着眼前一片百香果很是感慨,3月份开始种植的百香果短短几个月便发展到500多亩,100多名农户参与种植生产,“40天就可以收一批,亩产值高达15000多元”。“通过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和农业质效得到了提升。”平南县农业局副局长粟发交说。近年来当地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调整出一部分旱坡地、水尾田发展特色果类,不仅粮食产量不减,还变贫地为宝地,带动了种植业换挡发展。规划指导,打响地方绿色品牌种植结构做“加减法”,管理方面也有“加减法”。在占地上千亩的平南县“活力龚州”现代农业示范区,田头路面难见垃圾踪影。示范区负责人说:“我们主打生态循环农业,用工及化肥、农药投入少了,产量品质却上去了。”行走在园区内,记者对示范区的管理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按照不同种养种类,示范区被分成多个功能区,猪、牛等养殖所产生的粪便等废弃物,经微生物技术处理、沼气池发酵后,形成沼气和有机肥供园区使用,而生态种植带来的草类、秸秆等又为养殖提供了饲料。在平南走访,绿色生态是许多种养户挂在嘴边的热词。“石硖龙眼是本地特产,过去追求产量,现在更多考虑如何提升品质,打造绿色食品。”在平南县安怀镇种植龙眼多年的骆小敏介绍,在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引进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技术后,当地龙眼不仅销售更旺,还成功打响地方品牌,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农民搞安全、优质、高效种养,最缺的就是资金和技术。”平南县农业部门有关负责人说,县里为此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聘请专家编制规划,打造各级示范区30多个。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当地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吃上“生态饭”。产业融合,激发县域经济活力瞄准“生态路”,种植业总面积150多万亩、农业总产值超过98亿元的平南县,在产业发展方面有了更多底气和想法。最近,县里与两家北京企业成功签署了生鲜果品、冷链仓储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总投资达10亿元。“要提高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离不开规模经营。”粟发交介绍,着眼于做强做大农业产业,当地不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仅,当地就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1家、家庭农场39家。随着新型经营主体多点开花,平南县的农产品供应与加工业也不断升级,产业链条越拉越长。在平南余甘果生态园,昔日无人问津的余甘果成了抢手货。“经过多年研发,企业成功培育出优良品种‘大玉余甘’,深加工的果醋、果脯乃至面膜等产品深受市场好评。”广西大玉余甘果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关英华说。望着果园里郁郁葱葱的龙眼树,骆小敏心里有了新打算。如今,种植园内的交通、绿化等设施日趋完善,县里还有优惠政策支持发展高效农业。瞄准机遇,骆小敏和村民们一起办起了合作社,以石硖龙眼为核心,探索林下种养、观光休闲等辅助产业。在延伸产业链的同时,一些种植户和合作社还积极“触网”,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发展电商销售。记者在平南走访看到,一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装备上了智能化管理系统,手机一点便可灌溉施肥,病害预警、生产监控等在信息平台上也能完成。“‘互联网+’给农业注入新动力,带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县域经济发展。”平南县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推广“互联网+农业”模式,当地搭建了“广西农业云”信息化系统,全县农产品通过电商销售总额预计突破1亿元。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中国区块链交易平台下载----------------------------------------05-31
- 虚拟币最新法律----------------------------------------05-31
- 区块链数字货币排行----------------------------------------05-31